安全警示案例

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| 四川网警公布一批净网典型案例

2025-09-18  点击:[]  来源:成都公安


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统一部署,全省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“净网”专项行动,聚焦网络谣言、网络侵公、网络水军、网络黑客等突出网络违法犯罪领域,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现公布一批典型案例。

案例一:郑某某等人传播“峨眉山人猴大战,猴王被当场击毙”网络谣言案

2025年7月,多条关于“峨眉山人猴大战,猴王被当场击毙”的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大量传播,引发网民恐慌和热议。经查,该谣言由多个不实消息组成,网络自媒体博主郑某某、李某以及网民尹某某为了博取流量、吸引关注,发布未经核实的谣言信息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乐山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多名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。

11C50

案例二:阿某哥、王某莫炮制“视觉贫困”网络谣言案

2024年9月起,凉山州昭觉县网民阿某哥、王某莫为达成吸粉引流、获取打赏的目的,精心策划拍摄虚假贫困视频。二人主动寻找本地山区内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作为拍摄背景,指使自家两名未成年女儿穿着破烂衣裳,在房屋前跳舞,以此营造出家庭生活极度贫困的假象,拍摄制作成视频作品,并在网络平台发布,博取网友的同情与关注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二人累计发布类似作品达603个,获得点赞558.1万次,同时通过网友打赏获取非法收益14000余元。凉山州昭觉县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阿某哥、王某莫处以行政处罚。

37F61

案例三:刘某溪等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造谣摆拍相亲视频案

2025年3月,四川成都武侯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,一男子自称“在太原省级机关工作、年收入大概35到40万”的相亲视频引发热议。经查,该视频系外省某“恋爱”科技有限公司为实施网络引流牟利,通过虚构事实、招募人员、编造身份信息等手段策划制作的虚假内容。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溪组织编写虚假剧本,招募李某(某公司职员)并支付报酬让其扮演虚构角色,指使员工李某罡、严某、徐某兴、张某等人进行视频摆拍、后期制作后并发布上网。涉案人员以向某婚恋平台引流客户获取返点提成为目的,刻意编造国家工作人员身份、居住地址、收入水平,严重误导公众认知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成都市武侯区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刘某溪、李某罡等人处以行政处罚。

案例四:袁某等人合成传播他人裸照案

2025年4月,网民袁某将8名女生的研学活动照片,通过 AI软件恶意合成为9张裸照,并违规上传至该软件的社区模块。后续,网民马某在该软件浏览时发现上述裸照,随即通过多个网络社交平台,将照片转发给9名人员,引发裸照在一定范围内大量传播,侵犯公民名誉,扰乱社会公共秩序。南充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袁某、马某等人处以行政处罚。

案例五:陈某波、葛某等人依托“云夜卡”平台组织网络水军刷量控评牟利案

2024年12月,四川成都网安支队巡查发现,网民毛某某通过某商城网站,购买刷虚假好评服务,以此来推广其所在公司产品。

经查,该商城使用“云夜卡”模板,通过嵌入API接口方式串联多平台,形成庞大的境内网络水军串供货组织体系,采取虚假交易、点赞、好评等方式进行有偿刷量控评。仅2024年11月至12月期间,该平台产生约25万条订单数据,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。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,成都市公安机关先后抓获6人,现场封存服务器36个。

28A8F

案例六:苏某、胡某斌利用技术手段批量抢购赛事门票倒卖牟利案

2025年1月,四川成都网安支队成功破获一起利用技术手段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、批量抢购演唱会门票并倒卖牟利的案件,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苏某、胡某斌,现场扣押手机4部、电脑主机2台。

经查,自2024年起,犯罪嫌疑人苏某和胡某斌通过编写脚本程序,越权截取多个知名票务平台的购票数据请求,突破预约购票等待环节限制,帮助他人抢购紧俏演唱会门票。截至案发,两人共非法抢购 30 余场热门演唱会及大型体育赛事门票,非法获利 10 万余元。目前,成都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苏某、胡某斌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案例七:王某利用勒索病毒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

2025年7月,四川德阳网安支队破获一起利用企业数据库漏洞,非法获取服务器控制权限,上传自制勒索病毒,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密,使用虚拟币向30余家企业勒索“赎金”的案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。

经查,犯罪嫌疑人王某利用多家企业的系统平台漏洞,通过多级服务器跳转,非法登录相关系统平台的数据库。登录后,执行恶意指令,上传自制勒索病毒,并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库中的文件进行加密,以此要挟企业。截至案发,王某共非法获取企业数据库登录权限5100余个,非法控制服务器260余台,迫使30余家企业向其缴纳“赎金”。目前,德阳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277DC

案例八:陈某某、谭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

2024年6月,四川广安网安支队破获一起发布虚假招聘信息,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牟利案,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,查获公民个人信息4万余条。

经查,犯罪嫌疑人陈某某、谭某、唐某等人先在互联网上批量购买虚假公司信息,再通过58同城、智联招聘等平台发布虚假广告,以高薪招聘26岁-34岁的年轻女性文员为诱饵。随后,以话术骗取求职人员身份信息,一方面将身份信息出售给境外诈骗团伙,另一方面诱导求职人员添加诈骗团伙微信,协助境外诈骗团伙实施精准诈骗。截至案发,陈某某等人通过出售公民个人信息,共计非法获利400余万元。目前,广安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陈某某、谭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案例九:蒋某某、王某某等人搭建话费、电费“慢充”平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

2025年1月,四川广元网安支队破获一起搭建话费、电费“慢充”平台,为境外赌博团伙洗钱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,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,扣押涉案手机32部、电脑7台,查明涉案资金6000余万元,关停违法平台1个。

经查,犯罪嫌疑人蒋某某伙同技术人员王某某搭建话费、电费“慢充”平台,并招募宋某、杨某等人为平台“代理”,以“95折代充话费、电费”为噱头吸引用户充值。随后,通过将赌博网站充值订单与话费、电费充值订单交叉匹配的方式,完成赌客充值赌资与话费、电费充值资金互换,帮助网络赌博平台非法洗钱转账6000余万元。目前,广元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宋某、杨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案例十:叶某等人冒充医保局工作人员盗取公民个人信息案

2024年2月,四川省宜宾市网安支队侦破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,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人,查获被非法注册并实名认证的某平台账号4万余个,扣押作案手机100余部,追缴被盗刷资金40余万元。

经查,2023年8月以来,犯罪嫌疑人叶某聘请多人,在四川、重庆、贵州等地冒充医保局工作人员,以帮群众注册、绑定电子医保码为幌子,伺机盗取群众身份证、银行卡信息,或用群众人脸照片制作虚假海外护照,再通过上述信息实名认证某大型网络平台账号并贩卖给他人牟利,导致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,众多平台账号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,部分群众银行卡账户资金被盗刷,造成严重社会危害。目前,宜宾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叶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。

维护清朗网络环境是全社会共同责任。

公安机关将加大网络违法犯罪打击力度。

从严查处各类危害网络安全。

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。

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

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

关闭